时间:2021-08-19 13:37 | 栏目: 校园鬼故事 | 点击:次
一九八五年深秋,我和马求恩叔去看望因盗墓遇鬼起山伤残的才三儿,才三儿给我们讲了段他十一年前亲身经历过的鬼调影,还详述了他师父民国时期经历的一回鬼调影。才三儿破天荒地允许我用笔记一下。才三儿说,鬼调影并非民间传说,而是实有其事,鬼调影虽然不可思议,但是只要有经验和稳住神观看,是可以揣摩出好多景象有来源或是很有意思的。
才三儿说,他那回盗的是禹城十里望和张庄搭界的一座明末清初大墓,进入墓道,凭墓道风格和墓门朝向,才三儿判断应是两重墓门,第一道墓门是青石的,上面刻有花纹,两边立有狮像,石狮神情夸张,怒目圆睁。他正欲别开石条,进入墓门,就听墓门内传来凝重的哈哈哈变咯咯咯的笑声,笑声反反复复,回声不断,忽尖忽细,笑声中时伴有嘁嘁喳喳的说话声,才三儿一惊,知是百年野瓢子在里面作怪。才三儿也不管,透过门缝,移开石条,撞开石门,见一群野瓢子正围坐一团,端坐如人,个个鼓眼放青光,鼻孔连续外翻呼扇呼扇地喘着,耳大高高,小头长圆,细脖短短,都毛茸茸黄忽忽的,不断张开驴似的黑口,伸出带粉红倒刺、泛淡淡水银光若有若无的牛舌,肩伴着呼吸快速一耸一耸的,背对才三儿坐着的、也180度转过头来,齐发着低低的鹅叫声,听到其发出鹅叫声,且叫声里含有沉沉的转音,便知这些野瓢子足有二百多年了,已能夺人心魄,换人魂灵。皆传此物为尸气所化,聚于阴位,附獾体而成,属护墓之物。但是只要压住其声,便可自消。对望的一瞬间,才三儿立时稳住心神,顺手掏出灌过鸡血的哑声环,在手中翻转三圈,扔了出去。此刻那野瓢子已出了幻影,飘起地面,正在旋转倒翻,欲使控念法,取人心魄。只见哑声环穿过虚影,落地一响,野瓢子立时还形,艮移为巽,巽根入土,便出现了有名的野游辰戌遁,灵芝云似的飘起几朵棉絮状雾,地面就出现了几个扁圆的黑洞,野瓢子烟消云散。
为开回头道和点气门,才三儿还往洞里滴了化符水,听到洞里过了一会儿发出几声细碎的嗞嗞嗞的要断气般的鼠叫,便一切归于平静。墓的顶头门内没有什么可拿的,只有墓壁边立着的很大的一个盛骨灰的青花将军罐,从青花发色相对暗淡看,应是使用的瑞州青料画的。才三儿猜测罐里面装的可能是墓主奴才的骨灰,好在这骨灰大罐立于墓壁几百年,没有出现大小不一的套影邪,说明死者死时八字和上面色调不合或早已投胎转世。
刚安下心来,便欲打开二道墓门,二道墓门为普通的带浅浮雕花鸟的涞源产大理石门,石门有条较宽的门缝,写野史的明末文人雅士,多称此类墓门缝隙为观庭狭或阴凉透,而盗墓行却名之曰穿眼脊。才三儿正要推开石门,门缝中突然伸出一只长满银灰汗毛的毫无血色的手,才三儿急忙后退几步,见那手抖动几下,便挺在缝间不动了,数秒后又慢慢翘起中指,轻轻摇了摇,静止下来,接着门缝中便透出微微闪烁的幽蓝光,里面隐约似有锣鼓声。才三儿知道这叫鬼招手,盗墓行的常说----二门遇上鬼招手,百重迷雾戏里头,见到鬼招手和听到锣鼓声,说明要出现伴有鬼调影的鬼唱戏了,里面肯定玄机满布,魔影重重,他是赶上了墓内阴气的极盛期。但是入墓不回头,回头万事愁。才三儿硬着头皮顶开了大理石门,见那手只有模模糊糊的一小段手臂,凭空悬在那里,渐渐从手臂处开始变淡,倏尔化灵光点消失。
才三儿用手电迅速照完墓内各处,见棺材上,墓壁四周,分室内摆满了高高低低的埋在尘土里的随葬品,凭多年经验判断,这墓里值大钱的玩意儿肯定不少,心中正暗喜间,隐约的锣鼓声更重了,随锣鼓声和忽明忽暗的幽蓝光对面墓壁上忽然出现一个发暗紫光的大戏台子,戏台子若有若无,飘飘渺渺,如船起伏,渐至稳定,能透过台子看到朦胧的墓砖和地面。此时梦幻般从墓壁里慢悠悠晃出了戴着一人多高斜筒状白帽、白帽下露着散乱微卷的粉红长发、挂着黄长须、脸色青黄、眼圈黑黑、一身宽大白衣的清晰的人影子。根据首出场者装扮,应该是冥戏《长亭送月香》,这第一个出场的扮的正是北陵相爷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