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1 21:35 | 栏目: 短篇鬼故事 | 点击:次
人说来仍旧是一个除去生得英俊再没有什么长处的普通人。
许多百姓因此会说,老王爷果然是个体面人,这是在告诉长安的人,那个赘婿就算只是个赘婿,但是既然进了恭王府,那就是恭王府的主子。
护城河上。
春衫薄。
自昨儿晚上开始,芷安就不曾入睡,虽说她身负修为,睡不睡本没什么关系,但于她这种人而言,实在是破天荒头一回。
这一切的原因,也只是因为昨儿恭王府送来的一份请柬。
芷安意外于这份请柬的出现,意外于张辰竟会光明正大地将请柬送来,一时喜出望外。
她和杨雪灵的心思完全不同,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任何沮丧或委屈,反倒心想:先生这么做,显然也是将我放在了心上,毕竟如大婚这样的事情,只有亲朋才有给出正式请柬的待遇吧。
她捧着请柬瞧了半晌,又开始替张辰忿忿不平:“只是这恭王府算什么东西?也配和先生成了连理?
先生既然要请了我去,我就该给先生涨一涨脸面,虽然先生并不在意,我却不能不替先生着想。
既然如此,我就不能以春衫薄的身份去,得以南疆的名号,况且,那李璇又是修了几辈子的福分,凭什么和先生堂前并坐?我还需风风光光地去,需让别人知道,是她高攀了先生!”
正因为怀着这样的心思,自进入长安以来,甚至自出世以来,最精心的打扮就这样开始了。
衣服不知换了多少,唇瓣儿的色彩又不知贴了多少次,直到东边儿的青白色翻起来,一直浪花儿似的压在长安城上,以至于整个世界都终于变得清澈,这位花魁瞧着镜子里自己总算是前所未有的容光焕发,妆容也绝不至于有半点儿风尘,这才满意点头。
接下来,开始等待大婚。
她心想:“老娘今儿个美成这样,李璇算个什么东西?”
比芷安情绪更复杂的是陈茹。
这个曾经因好友极厌恶张辰的人,如今又因为张辰而产生自己不能理解的复杂心绪。
自亲眼看到张辰在书山上以儒道做了大雪的那一日开始,她便生出许多愧疚,一直告诉自己,过去无论对这个男人有多少误解,今日过后,都需谨记师恩。
此后种种,她于翰林院对张辰有万千叮嘱,总告诉自己说这只是因为二人之间有诸多牵扯,无论是为了恭王府还是为了偿还儒道赐法的师恩,总之绝不可能承认是发自于本心。
她自然不知自己的心思还修行了儒道的缘故,只是一直尝试以理智去克制,且不断说服自己这一切绝和男女无关。
直到她知道了那个消息。
她得到李璇二人将有大婚的消息,比安史山更早一些,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也因为和李璇的关系本身就极好,老王爷特意叮嘱第一份请柬一定要先交给她。
结果就因为这一份请柬,这位郡主,这位翰林院侍诏之中唯一有资格走上早朝的人,曾在年少时说出长安无任何男子值得她和李璇高看一眼的才女,陡然生出怅然,生出失落,以至于久久不能回神。
她察觉到这股失落的时候,尝试说服自己,“李璇远胜这世上所有男人,而且我知道她并不喜欢张辰,因此才会如此。”
只是这个理由不曾说服自己,也难以平复心绪,反而心头开始有莫名的愤怒在灼烧。
“烦死了!”
最后她索性推掉心头的所有想法,决定先去王府瞧一眼再说,她呼喊了门外的婢女,开始多年来从未进行过的繁琐梳妆。
她尝试了许多服饰,从奢侈华丽到恬静淡雅,最后还是决定穿得素净一些,只因和她本身的气质贴合。
清晨。
她带着让身边伺候多年的婢女都觉十分惊艳的妆容出了门,去往恭王府。
自皇城开始铺开的喜庆,穿过一条条长街,绕过了大半个长安,最后全部聚集在恭王府的门前,那些街头巷尾三三两两的百姓,夹杂几句对这场前所未有大婚的议论,到了朱雀大街,到了王府门前终成排山倒海似的潮汐。
数不清的轿子停在朱雀大街外面,其间儿不乏雕了麒麟等异兽的奢侈车马,就算路边儿的乞丐瞧一眼也知道这是连碰瓷儿都不敢找过去的权贵。
无论老王爷如何不在意身份,但因为王府本身的高度,就算请柬已尽量多送出去一些,来者仍都为普通百姓难得一见。
在这其中,一副极简单的车驾自南城晃晃荡荡地走过来,在四周锦簇繁华的衬托下倒显得寒酸,里边儿是当初在张辰面前一直大喊司丹康的计明。
计明来得胆怯,出门前本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暗道我今日过来只是和张辰兄长的私交,何必去管什么身份地位,就算真有皇亲国戚当面,和我也没什么关系。
但是这条路越深入,距离王府越近,他心里就愈发地没了底气,在冷寂的冬天,计明将手捧的暖炉扔了极远,不住地擦汗,开始胡思乱想,暗道:“万一我稍后被王府的管家下人拦在外面,我该怎么联系张辰?
万一不小心让别人瞧见,又会不会丢了那位兄长的脸面?虽说那位兄长一定不在意这些,但我却不能不想。可是我如果转身离去,岂不是浪费了他的一番好意?
而且,我在书院多年,也只有和那位兄长是如君子之交似的清淡深远,他大婚的日子我不能前往,也是不义之举。”
他心里正这么想着,马车已缓慢地停下,外面车夫的声音传来,“少爷,到了。”
计明胆战心惊地掀开了帷幔,见不远处就是王府迎接客人的门房下人,他故作了镇定,心道不能丢了兄长的脸,好歹算是下了马车上前几步,递出请柬,“计明。”
门房只瞧了一眼请柬,脸上堆成了花儿,褶皱聚成的纹路像一个漩涡,瞧着滑稽却和善,“原来是计明少爷,王爷和姑爷早特意嘱托过,快请。”
计明的心顿时定了,跟着门房一路朝着王府深处走进去,门房笑得谄媚,“王爷特地嘱咐过,说您来了一定得前往偏院儿,那里都是我家王爷和姑爷的好友,常人不论身份都一定进不去。”
计明到了这时已经直起了腰,暗道自己方才的想法实在该死,那位兄长既然让自己来,而且是通过王府的名义,又怎么会生出那些只有在话本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戏码?
眼瞧着将要进入偏院儿,身后忽然有人喊他的名字,“计明。”
计明对这声音很熟悉,回头去看正是长孙顺德,身后一众少年,是他曾经追随许久想要挤进的权贵圈子。
只见这位尚书之子上前几步,笑着道:“计明,我早知你也会来,我们正等着你呢,你这是要进偏院吗?走走走,同去,同去。”
他说着话就要去搂计明的肩膀,却没想到计明一闪身躲了过去。
他转身去问身后门房,“这几位,也是同样被请去了偏院的吗?”
他毕竟和面前这些人也是旧识,虽说在过去常被这些人当作乐子消遣,可这并不代表他就如何蠢笨,长孙顺德向来是不见好处不露一个笑脸儿的人,现在这么热情当然有所图。
至于图什么,计明稍加思索便已明白。
根据门房所说,偏院儿的人都是老王爷和兄长的朋友,这虽不完全代表身份,可能也会掺杂如自己这样的小人物,可绝大多数的身份都一定高到了天上。
长孙顺德当然也想要进去瞧瞧,可是一个尚书之子的名头,未必就真的够格进去。
门房盯着长孙顺德瞧了半晌,摇头道:“去了偏院儿的都是小人带进去的,这几位少爷我没什么印象。”
没什么印象,计明心下明白了,于是对长孙顺德做了一礼,是同窗之礼,“您各位也听得清楚,实在不好意思了,我此次前来和张辰兄长也只因私交,实在没有资格带着其他人进去。”
说罢,他转身向着身后院落走去,他太清楚这些人,一旦被黏上,稍后就难走脱。
身后,长孙顺德等人的脸色阴沉下去。
他们一直觉得是自己将这个六品官员之子踢出这个圈子,谁曾想这寒酸现在竟敢这么对他们。
“活腻歪了!”一人怒不可遏,年轻人终究不能忍受这个以前小弟的轻慢。
第168章婚礼上的死士(中)
听到活腻歪了四个字的时候,长孙顺德知道要坏事,他虽一直有纨绔之名,但能领着这群官员子弟,靠的不仅是尚书之子的名头。
他很清楚在恭王府这个地界儿,世上没几个人有资格说一句晦气话,更不必说撒野。
刚才出声的年轻人是一侍郎之子,平日里做事就十分莽撞,原本在这个圈子就是遇事冲锋陷阵的人物,事后还绝不会认为是别人刻意推他出去,用唐国北方的说法,这叫做愣头青。
现在,这个愣头青喊出这句话,长孙顺德就知道,这个朋友不能要了。
这里可是恭王府!就算是他那个做尚书的老子,今天敢说出这句话都一定不能善了!
他对其他人丢了一个眼神过去,接着向后撤身,几乎所有人都迅速了解了他的用意,不着痕迹地撤了半步。
只有那个愣头青上前两步,不曾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只以为还和